您好~欢迎访问西安禅韵古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站!

「上卷」古琴的斫琴简史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9-09-30 二维码分享

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弹弦乐器之一,古时称为“琴”、“瑶琴”或“七弦琴”,有时别称“绿绮”、“丝桐”等。为了区别于胡琴、扬琴等乐器,1919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所设古琴组将“琴”首称为“古琴”。古琴的音域宽广,音响含蓄、深沉,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为历代文人隐士所喜爱。过去的琴学界及音乐史学界只注重对历代相传的琴曲及琴人的研究,斫琴史的研究却较为萧条。

古琴这种乐器是何人何时制造出来的,现已无法考证。

传说原始时代有个发明农耕的叫“神农氏”的家族,曾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初的琴。

《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移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太平御览》引《通礼篡》云:“尧使无勾作琴五弦”。

《礼记·乐记》则说“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在《大荒东经》中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弄其琴瑟”。在《海内经》中又记载:“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不论是尧、舜及晏龙作琴,还是伏羲、神农或其他什么人造琴瑟,都不过是传说而已。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创造了“琴”这种乐器。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初期的十弦琴和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七弦琴,是现在已知古琴的.早实物。琴身由独木斫成,构造简单,当时还没有后世琴面上的十三徽,底板和面板是分开浮搁在一起的。从这些出土的古琴实物可以推测,古琴的形制在先秦时代还在不断发展,到汉代以后才逐渐定型。《诗经·国风》中记载,公元前662年卫国人民在楚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建城时唱道:“树之榛粟,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可见,当时的人们就懂得斫琴瑟要选择理想的木材——梓、桐了。

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初期的十弦琴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七弦琴

古琴在汉魏之际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有了完善的共鸣箱,而且也有了标志音位的琴徽。

《后汉书·蔡邕传》记述这样一件事:蔡邕在吴(今江、浙)时,有一次见人烧桐做饭,听到桐木在火中发出清脆的爆裂声,知是良材,立刻抢救出来,制成古琴,果然音色不凡。此琴因尾部还带有焦痕,故被人们称为“焦尾琴”。

在《广博物志》中则有这样的记载:“刘子尝游泰山,见霹雳伤柱,因以制琴有大声”。这大概是我国.早的用霹雳木制琴的记载。蔡邕所制焦尾琴,传至六朝时还在使用,后世并出现了许多仿制焦尾琴的精品。蔡邕用烧焦的桐木制琴的经验,也被后世斫琴家们用于木材处理技术中。晋·顾恺之的《斫琴图》,保存了我国古代斫琴的珍贵资料。这一切,经过南北朝和隋代斫琴家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唐代斫琴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代的琴,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当时因为人们需要的古琴数量多,斫琴家们通过斫不同类型的琴,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琴家对于古琴趋臻完美的追求,促使一些斫琴的能工巧匠在选材、造型、斫制、髹漆等方面苦心探索。当然,斫琴术的发展,也不能忽视统治阶级对于古琴的偏爱和提倡这一个重要因素。

《琴书大全》载:隋文帝的儿子杨秀封为蜀王,曾“造琴千面,散在人间”。以后蜀地的斫琴名家辈出,也可能与此有一定联系。唐代当过宰相二十年的李勉“雅好琴,常斫桐,又取漆筩为之。多至数百张,有绝代者‘响泉’、‘韵磬’,自宝于家。”有权有势的人家,这样成百上千地大规模地制造古琴,无疑也会推动斫琴工艺的改进。

唐代的斫琴名家,首推四川雷氏。大历(公元766~779)间,称他们所斫之琴为“雷公琴”,其特点是:“其岳不容指,而弦不?。其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隘,徘回不去,乃有余韵,其精妙如此。”(苏轼《杂书琴事》)

与这一评价相似的另一说法是:“所以为异者,岳虽高而弦低,弦虽低而不拍面。按若指下无弦,吟振之则有余韵。”(《琴书大全》引黄延矩之语)。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优点,所以“贞元(公元785~804)中,成都雷生所斫之琴,精妙无比,弹之者众。”(《琴雅》)

雷氏世代制琴,其中尤以雷威.为有名。传说他的斫琴技艺是经神人指点,又说他常趁大风雪天去深山老林,听辩树木被风吹动的声音,从中选取良材造琴。可见人们对雷威斫琴的技艺是非常钦佩的。在雷威之前,有做过唐玄宗待诏的雷俨,和雷俨齐名的还有冯昭,接着又有雷霄。雷威以后则有雷珏、雷迅、雷文、雷会、雷盛、雷迟、雷绍、雷震、雷焕、张越、郭谅、沈镣、李勉等斫琴名家。

宋代虽出现了官办的斫琴局并统一了古琴的形制,但仍以仿雷、张古琴为主。宋代的斫琴名家有朱仁济、卫中正、金道、陈道、马希亮、马希仁、施木舟、龚老和梅四等。宋代还产生了斫琴专著,即碧落子的《斫琴法》。碧落子是石汝砺的号,广东英德人,所撰《斫琴法》见于《琴苑要录》。他认为唐代张越、雷震只规定出琴的尺寸,但是“不言调声之法”,这是很不够的。于是他的文中除尺寸外,还讲了削面、调声诸法。

《琴苑要录》还收有“斫匠秘诀”和“琴书、制造”等部分,都是斫琴法的专门著作。前者分二十条,编为口诀,便于匠人牢记要点。后者就造弦、制琴的各道工序和要求详加论列,并有插图。这些都是当时斫琴技艺的经验总结,看得出宋代比唐代的斫琴法又有所发展。但总的看来,唐宋是我国古琴制作的黄金时代,此间出现了众多造型美观、工艺精巧、音响宏亮、音色优美的古琴佳品。


快速通道 Express Lane

咨询热线

1399131692813991316928

邮箱:2847978199@qq.com

Q  Q:284797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