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安禅韵古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站!

香文化:鹅梨调香分外馨,古人用香梨调制的名香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9-07-08 二维码分享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内丘梨园》诗曰:

汗后鹅梨爽似冰,花身耐久老犹荣。

园翁指似还三笑,曾共翁身见太平。

鹅梨,也叫鸭梨,在古代中国人们的生活中很受重视。例如,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是这样评价鸭梨的“上可供于岁贡,下可奉于盘珍”,鸭梨被称为“百果之宗”。鸭梨,在古代中国不仅是美味的水果,还是古代医家合药的药材,而且,合香家们还把鸭梨当做制香的香料。

关于鸭梨合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与欧阳知晦四首》中是这样描写的:“合药须鹅梨,岭外固无有,但得凡梨梢佳者,亦可用”。中医学者更认为:鸭梨性凉,味甘,具有清肺化痰、生津止渴之功效。所以,鸭梨是古代合药的佳果。

用鸭梨调制熏香始于南唐时代,将鹅梨与沉香、檀香配伍制作而成的帐中香是南唐皇宫中的名香,五代十国的《宫词》中就有描写用鸭梨制作帐中香的句子:

照夜珠悬直宿深,风帘不卷海棠阴。

法香方子新搜得,试取鹅梨注水沉。

五代十国《宫词》中所写的“试取鹅梨注水沉”,说的就是用鹅梨汁浸润沉香,然后隔水蒸制,或将沉香粉末放入掏去梨核的鹅梨中蒸制帐中香。

具有鹅梨香味的帐中香,是南唐宫中新创作出来的香方,南唐元宗时期,皇宫中就非常流行焚香,这在《宫词》中也能找到证据:

小殿龟头向晓张,鹅梨帐底散芬芳。

搜奇更薄江南产,昨日深宫宴内香。

《宫词》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南唐元宗李璟构建的小殿中的鹅梨香四溢飘散的情景,后两句则是描写宫中举办的“品香雅集”的盛况,在《十国春秋·南唐元宗纪》中就详细记载了这次品香雅集活动的盛况:

保大七年,召大臣、宗室赴内香宴。凡中国、外域名香以至,和合煎饮。佩戴粉囊共九十二种,皆江南所无也。

鹅梨帐中香因为深受南唐李主喜欢而出名,后世文人便将南唐李主喜欢的这款鹅梨帐中香命名为“江南李主帐中香”,被收入在各朝代的香学书籍中,例如,明代周嘉冑编撰的《香乘》中就收录了四首“江南李主帐中香”的香方,其中两首香方均是以鹅梨与沉香、檀香蒸制而成:

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一钱、梨十枚,右以鹅梨刻去穰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益,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爇。

以上的香方中,详细记录了帐中香的制作过程,把鹅梨挖去内核,当做盛放香料的容器,然后加入沉香粉末、檀香粉末,密封,隔水蒸到软,再将香梨去皮,搅拌均匀,可以制作成香饼、香丸,或者阴干后做印香使用。

鹅梨是一种香味芬芳的梨,宋代诗人刘子翚在《食鹅梨》一诗中就有“北果初来珍重意,层层般纸透清香”的描写,说明用鹅梨蒸制沉香、檀香,为所制作的合香增添一丝果香,使制成的香品整体香韵更加幽远清新。沉香、檀香中的挥发性芳香成分均有安神解郁的功效,非常适合参禅、休憩时焚用含有沉香和檀香的帐中香。

在中国古代的香方中,还有一首“江南李主煎沉香”的方子,以沉香、苏合油、鹅梨制作而成,煎沉香的制香方法与帐中香的制香方法大同小异:

沉香?咀( 捣碎或锉末 )、苏合香油各不拘多少,右每以沉香一两,用鹅梨十枚,细研取汁,银石器盛之入甑蒸数次,以稀为度。或削沉香作屑,长半寸许,锐其一端,丛刺梨中,炊一饭时,梨熟乃出之。

江南李主煎沉香,不论从制作方法还是从用料都可以归入帐中香的系统中,将鹅梨汁清而甜的香芬浸到沉香中,点燃后能使产生的混合香型徘徊在夜帐之中,令人眷顾留恋。正如《宫词》所描写的一样:

帐中别有留眷法,爇取鹅梨一穗斜。

用“睡鸭”香炉熏焚帐中香,是古代流行的做法。黄庭坚在《有惠江南帐中香戏答六言》中说:“欲雨鸣鸠日永,下帷睡鸭春闲”;明代的杂剧作家朱有燉则在《元宫词》中说:“金鸭烧残午夜香,内家初试越罗裳”,以上这两句所描写的金鸭和睡鸭,指的就是鸭子造型的香炉。鸭形香炉憨态可掬,能够让焚香增添几分柔情,非常适合在居室、帐帏中使用。

南唐皇宫中的帐中香传入民间后,在宋代非常流行,宋代文人雅士们经常依照南唐的香方调制“李主帐中香”送人。南唐李主帐中香的制作方法也影响了宋代人们的合香方法,致使宋人在合香时,常用鹅梨汁蒸制诸香,或者以鹅梨汁为剂调和诸香制作香饼、香丸。例如,模拟兰花香味的“兰蕊香”,就是把鹅梨汁当做赋形剂调和而成:

栈香三钱、檀香三钱、乳香二钱、丁香三十枚、麝香五分,右为末,以蒸鹅梨汁和作饼子,窨干,烧如常法。

宋代还有模拟桂花香味的“木犀香”,用鹅梨汁炮制降真香,即以鹅梨汁浸润降真香:

降真一两、檀香一钱(另为末作缠),腊茶半胯(碎),右以纱囊盛降真香置磁器内,用新净器盛鹅梨汁浸二宿,及茶浸,候软透去茶不用,拌檀窨烧。

宋代模拟花香的香方中,使用鹅梨可增添香的清甜之气,这样调制出来的熏香,更接近花香的清幽之韵。除了鹅梨常用于调香之外,梨中的沙梨、雪梨也有被用来调香的记载,比如,明代周嘉冑的《香乘》中就有庐陵香“用沙梨十枚切片研绞取汁,浸润紫檀香”的记载,说明庐陵香就是用沙梨浸润檀香调制而成。而内府龙涎香的香方子,描写的则是使用雪梨膏为塑形剂调和诸香制作香饼子配方和方法:

沉香、檀香、乳香、丁香、甘松、零陵香、丁香皮、白芷各等分,龙脑、麝香各少许,右为细末,热汤化雪梨膏,和作小饼脱花,烧如常法。

古人在日常熏焚沉香、檀香的时候,如果没时间合制,就直接把沉香、檀香、降真香剉如豆大,以花露浸透或用梨汁、榠楂汁浸蒸,让酷烈的香气变得柔和温雅。入炉小爇,清润可喜。

古人除了取梨汁来蒸外,梨滓、梨皮也是制香的材料,北宋陈敬所撰的《陈氏香谱》的“四和香”条中就有“香橙皮、荔枝壳、榠揸核、梨滓或甘蔗滓,等分为末,名小四和”的记载,元人《墨娥小录》中也有类似香方“四叶饼子香”的记载,以梨皮与荔枝壳、松子壳等材料制作四叶饼子香:

荔枝壳、松子壳、梨皮、甘蔗楂,右各等分,为细末,梨汁和,丸小鸡头大,捻作饼子,或搓如粗灯草大,阴干,烧,妙。加降真屑、檀末同碾,尤佳。

这种以果皮、果核为材料制作而成的香,也叫“穷四和”,或者叫“山林四和”。陆游在《闲中颇自适戏书示客》的“烹野八珍邀父老,烧穷四和伴儿童”中所描写的“穷四和”就是这种以果皮、果核为原料制而成的熏香。

山林四和香所用的材料虽然不起眼,但文人对款香的评价却很高,比如,宋代陈郁在《藏一话腴》中说:“香有富贵四和,不若台阁四和,台阁四和不若山林四和”,明代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识》的“焚香法”条中有诗言:

穷六和香宜土屋,瓦炉茶饼昼夜足。

木根野火曝三伏,山人不羡龙涎福。

诗中所描写的穷六和香,与山林四和香属于同类型的香,在山林四和香的基础上增添两味材料就是穷六和香:

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黄连和焚,又加松球、枣核、梨核皆妙。

诗中所说的“山人不羡龙涎福”,充分说明了热爱大自然的文人雅士们,对造价昂贵的高档龙涎香并不是十分认同,文人们认为穷六和香具有自然的山林气息,与心怀山林之志的文人心性相合,也.能彰显自然之美。

快速通道 Express Lane

咨询热线

1399131692813991316928

邮箱:2847978199@qq.com

Q  Q:284797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