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熏在元明清时期进入广泛应用阶段,渗透到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且成为文人生活的必备。元明清时期的香熏,富贵或风雅
元代的朝堂礼仪沿袭了宋代的制度,皇帝登基、封后、立太子等仪式中保留了三上香的程序;官方祭祀有..焚香的香鼎以及香祝的步骤;礼部选进士的场合也备有香案。
到了明代,文人重新登上历史舞台,香熏这一极富特色的文人活动更受追捧。周嘉胄28卷香学专著《香乘》的出现是明代文人对历代香学的总结,可以认为是香学进入集大成时期的标志。明代中叶以后,“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瀹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长物志》)。香熏于明代文人来说,是生活必需,正如《溉堂集·文集·埘斋记》所谓“时之名士,所谓贫而必焚香,必啜茗”。
从《红楼梦》中的有关描写可见清代社会香熏情况之一斑:元妃省亲的仪仗中有手提香炉焚香开道;大观园中处处焚著百合之香;计时用更香,林黛玉制定的灯谜谜底就是“更香”,颈联曰“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从宝钗所说的“.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得烟火气的”,可以推测熏衣在当时仍然流行;居室异味以焚香驱除,如酒醉的刘姥姥误入贾宝玉卧室,袭人“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香熏可谓进入了清代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清代用天然花果香气来取代焚香的风尚逐渐流行开来。《红楼梦》中探春的卧室中就是用十几个大香橼熏屋子;慈禧太后的寝殿里不愿用香熏,而要用香果子的香味来熏殿,这些水果多半是南果子,如佛手、香橼、木瓜之类……可以认为是香熏的拓展和进化。
但到了清代末期,随着国势的衰退及西方文化的进入,香熏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
清代《清太医院秘藏丸散膏丹方剂》中载有清宫所用逼虫香、平安丹、避瘟丹等香熏方剂,可知当时熏香防疫仍是一种常用方法;温病学派则筛选、创制了多种香熏防疫方,载于温病专著如《松峰说疫》、《鼠疫约编》,《泻疫新论》卷下则专门有“除秽熏法”一节,谓“瘟疫盛行之地,邪秽气满于空中……则秽气从鼻口入。
中国古代香熏活动经过长期的流传衍变,其内涵不断丰富,已非初时仅作为祭祀和医疗的实用之事,经过历代发展,.终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显示了中国古代物质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素材源于网络,..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