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安禅韵古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站!

浅议古琴之 音准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2-05-10 二维码分享


古琴之音准,是习琴者常感到头疼且易起争议的一个问题。琴之为器,取音无琵琶之品,也无筝之雁柱,..十三徽以供辨位,泛音尚可依徽而取,然按音多有不应徽之音,只在两徽之分位,如七六:七徽六分,六二:六徽二分等。且明代之前古谱,音位仅标两徽之间,并未注明具体分位(标徽分之法初始于明)。

即使徽分明确,分数之内尚有厘数,再之肉眼也辨真,各谱多有出入,如七分、七七之辨,故弹琴之人多需练耳,以助徽位之差。因琴家耳力高低不同,修养俗雅有别,便易生仁智之见,琴曲也便分出高下之等,雅俗郑卫之别

然人心不古,除一片赞扬声外尚有一些蝇营狗苟之流,乱吐恶臭之气,恶意中伤两位先生。其中,“取音不准”便是扣给老先生们的一顶帽子,并大吐什么“该弟子出师后仍需回炉”之恶言。

上海琴家章纯青先生的一句话,让我对于古琴独特的音准,又有了新的认识。章先生说:“从音乐学角度讲,也正是这种不准带来了其独有的韵味” 、“我们现在各地的大师,像汪铎,刘赤诚,谢导秀都是十分出色的,但由于他们和学院派的太过不同,欣赏的人反而很少”,章纯青先生从学西乐转习古琴,能有这样的见解实属不易。

对于学院派的风格,自己接触的少,也无能力去多作研究,但我们提倡毛主席当年所提的 “双百”(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总是好的,到少要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等没有一点艺术个性的情况要好。

其实,如果对中国传统音乐稍加的了解的琴友,便能对古琴所谓的“取音不准”这一问题,能有清醒的认识。杜亚雄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大致分为四大类: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古琴音乐属于典型的文人音乐(明清两朝尤为明显,如琴、棋、书、画多为文人所好)。

对于宗教音乐及宫廷音乐等自己了解甚少,不敢妄言,然自己身处山西这一戏曲之乡,从小耳濡目染,接触了太多丰富多彩的戏曲,如山西的四大梆子及河南的豫剧,这些乡音使你不由自主的都会烙上一些烙印,自己尤对上党梆子及豫剧颇为喜好。

古琴“音准”这一艺术特色,和戏曲有异曲同工之妙。岳父为山西文水人,文水地处晋中地区,所以岳父喜欢中路梆子(即晋剧)。当我闲暇去看望岳父之时,父子俩总有雅兴合奏一些曲牌,我拉晋胡(也称“葫芦子”),岳夫扯二弦(也称“二股子”)。

二胡、古筝等弓弦或拨弦乐器常能从戏曲音乐中找到素材,移植成功,我想这正是因为这些乐器能演奏出一些“不准”的音,而键盘乐器则不行,如二胡曲《红军哥哥回来了》、《秦腔主题随想曲》、古筝曲《汉江韵》、《秦桑曲》等,试想,如果这些乐曲用钢琴、电子琴等乐器来演奏,地方风格会那么浓吗?我想这也是乐曲中某些“不准音”的功劳!

当然,这里所说的“不音准”,并非初学者听力不佳而造成的毛病,而是由演奏者主观的艺术理念所造成的,是一种“理性上”的不准确,是对乐曲很严谨的一种处理,甚至每次时音高“偏差”的程度都一样,是一种的固定艺术程式,如学二胡时,老师们常说说“河南音”、“秦腔音”一样。

这种独特的艺术处理,放在戏曲里面,便会产生异彩纷呈的流派特色,如放在古琴艺术上便是上文所提及的老前辈独特的“韵味”!

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作品,画家几乎没有对画面做太多严谨的刻画,只用寥寥数笔,便刻画出一位憨态可掬、步履蹒跚的仙人形象,极富艺术魅力。

但初学者很难理解画面中那夸张的头额及挤在一起的五官,这在绘画创作中称之为“减笔”,而非“病笔”,这也是艺术作品和科教挂图的重要区别!“得意忘形”是传统文化追求的境界之一,我想,古琴也应如此。

'忙中偷閒'是一種時尚,'琴香茶花'是生活雅事。禅韵琴社,古琴、香道、茶道培训,采香、煎茶、撫琴⋯一場身心靈的盛宴,一種洞悉美的.佳生活方式。

门店地址:

曲江店 | 曲江池北路湖城大境天字一号9号楼二单元602

钟楼店 | 西安北大街西华门(消防队西边)宏城..公寓C座1008

高新店 | 科技路沣惠南路中华世纪城D区(中华世纪城小学对面)1号楼一单元301

客服电话:

18710514666  13991316928(微信同号)


快速通道 Express Lane

咨询热线

1399131692813991316928

邮箱:2847978199@qq.com

Q  Q:2847978199